純粹心靈養分的天才旋律  

1772【莫札特:D大調嬉遊曲作品136號第一樂章】~純粹心    

好聽★★★★★  

真的很難想像這個世界如果沒有莫札特,我們的文明會不會因此而變得遲鈍與空洞?就是因為有個像流星劃過天際般的天才莫札特為我們所有人類帶來純粹心靈養分的天才旋律,我們才有今日不用交手就能交流的溝通與領會,聽他的音樂就像被醫生治療的過程一樣,能夠讓人康復讓人振作讓人對每個明天充滿無盡的活力,莫札特海量的作品不但永遠免費,而且一年四季隨處隨時都可聽到,當然尤其這首【D大調嬉遊曲作品136號第一樂章】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 136, Allegro 一定是不能錯過的。多年前有一次我從日本東京的淺草雷門一路步行到晴空塔,沿路的鏡頭都是對準前方的晴空塔愈來愈近愈來愈近,偶爾透過夕陽的暈黃餘光看到它巍峨的建築散發著等下入夜後會有另個風貌的吸引力,回來後這段路程的影片我配上了莫札特的這首【D大調嬉遊曲作品136號第一樂章】留作紀念,沒有一句話穿插,純是風景和旋律,那讓多年後我每次因為再次聽到這首輕快的曲子而想起東京種種,這個就叫做「內化」,是莫札特讓世界每個角落的樣貌都因他的音符而有了生動的呼吸。

 

自製MTV 

   

 

  

 

1.快板 Allegro [0:00] 2.行板 Andante [5:34] 3.急板 Presto [10:44]  

莫札特的《D大調嬉遊曲》(Divertimento in D),作品譜寫於1772年初,莫札特年僅16歲。當時他已經多次前往意大利旅行演出,在那裡他受到許多當地知名音樂家的點撥和指導,進步異常迅速。所以從他在這一時期創作的這三部嬉遊曲(K136,K137,K138)中可以發現,意大利音樂風格對少年莫札特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創作於故鄉薩爾茲堡的這些作品(因此這三首作品偶爾也被稱作“薩爾茲堡交響曲”(Salzburg Symphony)),實際上是他為自己下一次意大利之行而準備的演出曲目。

三部作品中以D大調的K.136最為優美動聽。

本曲(K.136)係由莫扎特作於1772年的作品,原為五重奏,但後來經改編後演奏方式趨於多樣化有三重奏、四重奏、弦樂合奏、管弦樂合奏等。嬉遊曲(義大利文Divertimento)是18世紀末非常流行的音樂,通常由若干小章節所組成。它的功能與類型比較像夜曲、小夜曲,大多是從黃昏以後開始演奏,適合在戶外與露天的場合,以娛樂為主,特定節日與生日為最,莫扎特就是其中代表性作曲家。本曲與莫扎特早年完成的四手聯彈曲《D大調鋼琴奏鳴曲》(K.38)有不少雷同之處,另外展開部的寫法與突出第一小提琴主導作用的寫法,都可看出受到海頓影響的影子。

本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為D大調,快板(Allegro)。在其它聲部的襯托下,第一小提琴在呈現部展現的第一主題生動活潑,極富動力,猶如春天的小溪一般歡暢奔流。這樣的輕快主題奠定了整個樂章歡樂快意的基調,在此主題反覆再現之後,樂曲轉入第二主題。展開部主要仍以第一主題的素材為核心繼續發展,在展開部的後半部分,樂曲轉為小調式,形成前後的強烈對比。再現部重新出現呈現部生動活潑的氣氛,最後平穩結束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為G大調,行板(Andante)。如歌的行板純樸柔和,恬靜優美,宛若輕輕吹送的微風。隨後樂曲出現兩支新的詠嘆調般流暢又具豐富表現的旋律,展開部則較為簡短,在平穩進入再現部後結束。

第三樂章為D大調,急板(Presto)。第一主題採簡練的頓音奏法,跳躍而輕快,像是遊戲和舞蹈般天真活潑;繼之出現音階上下起伏的第二主題,然後整個呈示部反覆一遍;接著在展示部出現新的主題作賦格式的發展,並再現展示部的主題,最後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

話說第一樂章快板,樂曲開始部分的行進過程中始終充滿著流暢而華麗的氣質,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青春的朝氣和活力。突然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在高音區部分出現一個交叉,把曲目氣氛微微推向高潮,隨之又一瀉而下到G弦,整個過程充滿著戲劇性,營造出一個非常獨特而又極具氣勢的效果。這個輝煌的樂段鋪陳到一半的時候,莫扎特突然將之轉入一個迥然不同的境界——第二小提琴表現出一種不安和煩躁,而第一小提琴則與之相呼應,奏出一個平靜而略顯憂鬱的主題。然後又是一個強烈的對比——旋律重新回到樂章開始部分熱情而流暢的主題上,猶如陰雲散去之後陽光重現。僅這短短一個樂章,並不復雜的結構,卻讓聽眾經歷了一次豐富的聽覺體驗和心情旅程,足以展現出當時少年莫扎特已經在作曲方面已經具備非凡智慧與才華。

隨後的第二樂章行板較為簡潔,屬於典型的莫扎特風格。其中並沒有過於華美的音色處理,也沒有矯揉造作的音樂旋律,一切舒緩而平靜地進行著,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簡潔的格調,讓這個樂章因為樸實而感人。

終曲第三樂章急板又是莫扎特才華橫溢的體現以及創作激情的迸發,甚至有人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最令人感到歡樂的樂曲之一,這並不是無稽之談!這個急板樂章非但行進速度異常迅速,而且處處顯現出令人驚喜的意外。如果說作品第一樂章的美源自於它為聽眾勾勒出一幅充滿著陽光、美景的靚麗畫卷,那麼第三樂章給人的感覺,或許就是在這個曼妙場景中盡情翱翔、自由飛奔的滋味。莫扎特用自己別具匠心的創作技巧和過人才思,使得終曲的旋律不由自主便奔騰、燦爛起來,由音樂內洋溢出一股真誠的喜悅之情!旋律本身帶有強烈的民歌色彩,很多樂句都是莫扎特早先用過的,然而能夠讓這個樂章靈動起來,卻應歸功於作曲家對於節拍處理的高超技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莫扎特才把本身並不新鮮的音樂元素揉捏成了一個精彩的整體——毫不單調卻又充滿著古典主義特有的平衡感,並且讓樂章如同河水一般不斷地奔湧向前。

莫札特的作品總是如同清泉一般的旋律由明澈的弦樂奏出,既清新又流暢,尤其此曲作品竟是出自年僅16歲的少年之手,特別讓人感悟出作品中所透出的天真無邪、純潔坦蕩以及那份無憂無慮,真有如沐春風。莫扎特在自己青春萌動的年紀,寫下了這般充滿陽光氣息的優美旋律,從音樂中可以預見那時候的少年阿瑪迪斯莫札特沃夫岡是何等熱愛生活,而他的心中一定充滿著我們現代人無法理解和體會的愉快的元素,因為每當此曲旋律響起時,心情總會無條件的舒暢且開朗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復先 的頭像
    張復先

    時光曾經的聲音

    張復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